据《元史》记载,元朝末年,中国各地水、旱、蝗、疫连年发生,中原地区颗粒无收,而元朝的统治又不得人心,于是各地农民纷纷起义,爆发了元末农民战争,明朝建立后又爆发了争夺皇权的“靖难之役”。农业是封建社会国民经济的支柱,战争战乱给当时的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巩固统治基础,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朱元璋采纳了郑州知府苏琦、户部郎中刘必皋等人的奏议,作出了向中原地区移民的战略决策。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四周都是高山峻岭,易守难攻,避免了战乱同时又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旺,为了弥补其它各地人口不足和发展农业的目的,因山西晋南洪洞为人口大县原因而被选中向外移民。明政府采用了欺骗和威逼利诱等多种手段,从洪武初年开始了长达50年、涉及18个省的移民。
在洪洞县城北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山西古建筑寺院,称为广济寺,殿宇巍峨,香火昌盛,寺旁有一株“树身数围,荫蔽数亩”的汉槐,一条南北官道从树荫下通过,当年官府便把移民局设在此处,而被选中的移民的百姓无奈动身外迁时,纷纷在槐下折槐枝或带一把槐树的种子,把对亲人、对家乡的留恋带到了新的家乡,同时把大槐树的孩子们带到了中国各地。太原歌手田野在《太原后生谝山西》中唱到:“问我的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广济寺位于洪洞大槐树景区东北角,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经过不断的发展扩建,到了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寺院宏大,僧众济济,香火旺盛。。当时的洪洞,凭借古驿道,北通幽燕,东连齐鲁,南达秦蜀,西抵河陇,官府在广济寺旁建有驿站,因此在明朝初年政府组织移民时,广济寺就成为“设局驻员,发放凭照川资”的地方。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