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十龙神祠-龙生十子你知道吗?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11-09 11:06:36

  十龙神祠位于左权太行龙泉景区月牙湖东测,龙母洞脚下,有关太行龙泉景区的位置和相关介绍在左权雷音寺-中华溶洞第一寺中有简要介绍。如同山西古建筑中许多建筑一样,据传,十龙神祠起源于东汉,有着悠久历史

  东汉时,佛教传入我国,永平年间天竺高僧选准了现太行龙泉景区十龙洞,作为弘扬佛法道场,南北朝时,移到龙母洞脚下,建成规模宏大的十在龙神庙,同时把十龙洞改建成龙窑寺,即现在的雷音寺

左权十龙神祠-龙生十子你知道吗?(图2)

  十龙神祠在历代影响很大,唐朝香火旺盛至极,唐加号“通利候”。明洪武年间,增赐“千亩灵泉之神”。清乾隆皇帝赐匾“十龙神祠”。

  每年的五月十二日,据说是龙神的寿诞日,在这里,民间自发形成了香火鼎盛的传统庙会,距今已经3000年,长盛不衰,近年来,左权县已将五月十二传统庙会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加以传承和保护,将这一传统庙会列为左权县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每年五月十二日期间将举行为期五天空前盛大的十龙寿诞祈福节庆活动,活动以“扬十龙文化、为百姓祈福”为主题,充分表达了老百姓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左权十龙神祠-龙生十子你知道吗?(图3)

  千年之中、十龙神神祠几经重修,现在的十龙神祠重建于20036月,历时一年二个月建成,重建的十龙神祠,坐落在原十龙神庙的旧址,占地面积4042.4平方米,三进院落,从南北中轴线上依次排列为:戏台、三门殿、十龙神祠、碑廊。

  戏台,为卷棚歇山仿明砼木结构,面阔5间,面积125平方米,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十龙寿诞之日为十龙神庙会唱大戏。

  山门殿为砖砼结构,歇山仿唐建筑,面阔3间,面积126.5平方米,前有两只形象怪异的守护神,山门殿殿内塑哼哈二将,忠于职守,保护龙神。

  十龙神祠主殿,重檐歇山仿唐建筑,面阔7间,面积415.5平方米,内塑十龙神像十尊,手持和脚踩的器具各有不相同,这也代表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老大囚牛:爱音乐,性情温顺,龙头蛇身,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所以经常被装饰于中国民间乐器的顶端;老二睚眦:性格刚烈,好斗喜杀,是龙子的战神,龙首豹身,好杀戮,有刀剑刃身,所以它常常装饰于中国的兵器刀剑刃身上;老三嘲风:生平好险又好望,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还具有威慑妖魔、消除灾难的含义,传说是盘古的心,所以常常装饰于殿堂、屋脊之上;老四蒲牢:形似盘曲的龙,好鸣好吼,人们根据其好鸣吼的特点,把他铸为钟钮;老五狻猊(suan ni)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所以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是他的塑像,也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老六赑屃(bi  xi):形似龟,生平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石龟是其塑像,所以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意思;老七狴犴(bi an)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塑像,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明辨是非、秉公而断,所以除了装饰狱门,还有官衙大堂两侧,极有震慑力;老八负屃(fu xi)身似龙、头似狮,生平好文、专爱书法,所以它常常装饰于可有美丽书法的碑座底部;老九螭(chi):龙首鱼身,他的最早形态出现在汉武帝的“柏梁殿”上,属水性,用它做镇邪之物以避火,所以常常装饰于屋脊两端。

左权十龙神祠-龙生十子你知道吗?(图4)

  常言道:龙生九子。但在太行龙泉,这的确有龙生十子的传说,老十也就是进入山门门前的两个守护神,它的名字叫做獬豸也就是老十,獬豸的特点是公平公正、力大无穷,作为最小的弟弟,便担当起了十龙神祠守护神的职责。

左权十龙神祠-龙生十子你知道吗?(图5)

  墙上的壁画,是在重修十龙神祠的时候艺术家们把龙王与龙母从相识到诞下十龙的全过程。

  碑廊,建在十龙神祠的两侧,各7间,占地面积118.3平方米,卷棚仿唐砖砼结构,内竖古碑。

左权十龙神祠-龙生十子你知道吗?(图6)

  十龙神祠台阶两侧,竖有石碑两块,高3.5米,宽0.8米,一古一今,仿佛千年历史在这里对话,余味无穷。二碑前还立着两根镂空浮雕盘龙柱,高8.5米,直径90公分。上刻有吉祥如意之类的蝇头小楷,图文并茂,寓意深含。此外,建有东西厢房各25间,共面积759.4平方米,硬山仿明砖砼结构。龟背碑,这就是龙的第六子,因外形像龟,也有人称他为石龟。

  神祠前有两个龙柱,分为三部分,柱顶和柱底刻有十二生肖的图案、八仙以及八仙所使用的法器,柱身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十龙神祠殿外围有二十四根柱子代表二十四个节气,内围十二根柱子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11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755日,“二十四节气”保护联盟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成立。

左权十龙神祠-龙生十子你知道吗?(图7)

  抬头仰望,在三门殿旁有一尊钟鼓楼。

  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

  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钟楼和鼓楼的用途: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都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宵禁;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左权十龙神祠-龙生十子你知道吗?(图8) 

  此外十龙神祠还建有东西厢房25间,面积759.4平方米,硬山仿明清砖砼结构。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