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城隍庙-半部太原史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10-29 13:54:33

2-201029135520561.jpg

  太原城隍庙建于明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比明太原城墙早6年。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庙内有四进院,前院有亭阁,作供奉祭祀场所,中为正殿,内供城隍爷神像,是他办公的场所,后为寝殿。原城隍庙设有两个耳亭,现一个移到龙潭公园,另一个耳亭移到迎泽公园西门处。

 

2-20102913553C45.jpg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他生在土地庙,因此他对城隍情有独钟。他首先以新登基帝王的身份整顿各城隍系统的神位,钦定封号与爵级。同时诏告天下重建城隍庙,其规模要与当地官署正衙相同,乃至官袍、几案都要一模一样。太原府衙选址在今天的城坊西街上重建了城隍庙,太原的城隍神被敕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威灵王,官为正一品。当时建成的太原城隍庙颇具规模,庙舍百间,钟鼓门楼一应俱全。

2-201029135600100.jpg

  据传,《明律》赋予了城隍神监督官员的责任,每届新任太原知府必须先下榻城隍庙,夜晚沐浴之后,祭拜宣誓,并接受城隍神的训诫,次日天亮后方能回府衙正式上任。辖地内重大事项须向城隍神汇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为城隍大祭,城隍坐轿出府巡察,等等,这都需知府大人亲赴或委派官员出席主持。因此城隍庙的人气、名气渐渐火爆,庙会的规模也日趋扩大。城隍庙前常有庙会,商贾云集,游人如织。

2-201029135616205.jpg

  《街巷名称史话》描述:太原城隍庙为四进院,前院有亭阁,是供奉祭祀场所,中为正殿,内有城隍爷神像,后为寝殿,两庑配殿均塑有阴司地狱各处,神像狰狞,面目可怖,后院为花园。原庙布什两边各有牌楼一座,左楼坊额“灵通之造”,右楼坊额“泽庇苍生”,庙门正南建有“乐楼”供城隍神娱乐看戏。按祭祀规矩,每年3月之望(15日)为大祭城隍之日。是日由太原知府或由知府责成其他官员,亲临庙中祭以“羊一、帛一、爵三”。钟楼北有四合院布局庙宇一组,共有殿堂十余间。

2-201029135632505.jpg

  1913年,太原军政府除旧布新,革除传统封建祭祀。城隍庙内诞生了太原第一座生产棉毛制品的轻工企业——平民工厂,后来成为阎锡山统辖下的印刷厂,也就是太原印刷厂的前身。城隍庙街改称城坊街,庙宇建筑还在;据有关资产记载,到1946年,平民工厂“年产各种布呢二千余匹,提花毯一万块,线袜五千打,时鞋八千对,毛巾三百打”。资本达大洋五万。后来,官办西北印刷厂100多名职工搬进城隍庙。

2-201029135643329.jpg

   1949年太原解放后,印刷业重组时,几个小印刷厂又合并进西北印刷厂,改名为太原印刷厂。太原印刷厂拆照壁重修厂门,主殿、配殿、后殿及膳用房,全部为装订车间占用。大部分殿宇在文革中被拆,如今工厂退出只剩钟楼、鼓楼和东配殿,经过修缮得以保护。

  现在,太原城隍庙与现代繁华的商场毗邻,路人如织中,匆匆瞥一眼这古朴的山西古建筑,看看历经风雨的古建筑结构,感受不一样的太原,不一样的风韵

2-201029135K3B4.jpg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