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显庆寺--西行取经的东晋高僧手创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9-13 19:32:15

1-200913194610C1.jpg

   泽州显庆寺在晋城市东北5公里,泽州县金村村北。据村里的老人介绍,此寺由西行取经的东晋高僧法显手创,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

1-200913194620537.jpg

   显庆寺早期历史尚不可考。寺内明清石刻上记载了历史上多次修缮情况。金泰和兴定年间间,明成化八年,清道光二年、民国十七年四次大修,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重修奠定今日格局。道光二年(1822年)的《金村重修显庆寺记》上说,当时可见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骈体文唐碑、北齐造像碑。眼下唐碑已经不存,北齐碑只存残件。此碑记中又说显庆寺是“后赵石勒建平二年庚辰,佛图澄弟子法显为勒庆元而建者”,石勒二年庚辰是东晋元帝大兴三年(320年),建平二年(331年)是辛卯岁。这里的文字记载有误,可能是建元误为建平。但在石勒统治时期,著名的法显大师尚未出生。文字简略,当然也可理解为是法号同为法显的另一位僧人。这一清代说法的出处、内容都有很多疑点,因此很难据此确认显庆寺的创始时间。而其他寺内的明代石碑中均认为古寺的“建治罔考于何代”。

1-20091319491I34.jpg


1-200913195330A8.jpg


1-20091319533W52.jpg

   泽州显庆寺山门是新做的。过去有文保爱好者探访过破败的显庆寺。如今古寺被修缮一新。中线上是山门殿、毗卢殿和大雄宝殿。其他建筑或毁或为新建。根据古碑的记述,显庆寺经历了金泰和、兴定年间,明成化八年(1472),清道光二年和民国十七年的四次大规模重修,其中明成化八年的重修奠定了今日显庆寺的基本格局。据记载,中轴线上依次布置有天王殿,藏经楼,毗卢殿,大雄宝殿,和千佛宝阁;大雄宝殿左右有配殿,分别为大士殿和地藏殿;东西两厢为禅室和客堂等次要建筑。今天,天王殿和千佛宝阁已经无存,藏经楼保存完好(现亦作山门),似是明代原建。大雄宝殿三楹塌陷了两楹,加上近几十年的改动,已经基本上看不出原来的形制,只有檐下的小八角石柱上还清晰的镌刻着金代泰和四年(1204)的施柱题记。

1-200913194942143.jpg


1-200913195009318.jpg


1-200913195019217.jpg


1-2009131950292Q.jpg


1-20091319503V37.jpg


1-2009131952513U.jpg

   毗卢殿是寺内现存最完整,也是最有价值的主要建筑。大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出双下昂五铺作斗拱,补间均用一朵;柱头铺作里跳用华拱压在梁下,补间均用挑杆。前檐柱用小八角石柱,柱头顶着宽且厚的普拍坊,不施阑额,以石质的地伏维系柱角间的联系。殿内梁架以四椽伏接后乳伏,金柱两根,与檐柱齐高,皆为石质小八角;金柱柱头以栌斗和替木支撑着横向的额和纵向的梁伏。毗卢殿的做法虽古,但均似是而非,古建筑结构也显示出很多后世的特征,显然是明代以来大殿屡次重修的缘故。

1-200913195055R2.jpg


1-20091319510MG.jpg

   大雄宝殿是面阔三间的单檐悬山顶,前出廊。梁架改动较大。在最近的这次维修之前,还能在石柱上看到金泰和四年(1204年)的题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