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普照寺在沁县城西10公里的郭村镇开村村东。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映,视野广阔,景色优美。据清雍正年间《沁州志》载,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唐元和年间后历代屡有增建与修葺。
普照寺座北向南,原为两进院落。中轴线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观音殿(后殿),两侧有配殿、厢房、节义堂等建筑。并有方形千佛碑1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是山西古建筑上党地区以建筑宏伟而著称的佛教寺院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将南殿、后殿及其附属建筑炸毁,现仅存大佛殿(中殿)及部分石刻造像。
普照寺大殿建于高台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无普拍方,阑额过柱出头,柱头铺作五铺作单抄单假昂,补间铺作五铺作双抄,当心间出一朵斜栱,前檐转角铺作使用附角枓。殿内梁架四椽桴对后入伏用三柱,补间铺作里转挑斡自栌枓出,这种古建筑结构形制比较少见。通檐用四柱,斗拱肥硕,用材敦厚,符合宋营造法式木作之制。殿内施后金柱两根,方形八角抹楞,室内空间宽敞。梁架构件选材适度,结构合理。举折平缓,出檐深远。
屋顶琉璃脊兽,筒板瓦作,正脊两端,微微翘起,具有曲线柔和之美感。综观全殿,其梁架斗拱仍保留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及遗构。
寺内原存有石刻艺术品多件,较为完整的是具有北魏晚期造像风格的方柱型千佛造像碑,已由县文物馆收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