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榆社福祥寺--佛教彩绘壁画文物珍品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8-18 10:48:26

1-200QQ10111153.jpg

晋中榆社福祥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城西北河峪乡岩良村附近海金山水库西北。距左权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西72.6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00QQ10125Z2.jpg


1-200QQ10135341.jpg


1-200QQ10143U4.jpg


1-200QQ10623217.jpg


1-200QQ1063bM.jpg


1-200QQ1064D22.jpg

     榆社福祥寺始建于后晋开运三年(946),金代重修,后历代皆有修葺,占地844.6。从南至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南殿、正殿,山门依南殿中端而开。南殿面阔3间,进深6架椽,明代重建。殿内原供有佛像5尊,院内出土早年埋藏的多尊残缺石刻造像、石刻经幢(疑为早期灭佛运动所毁而埋),现保存于县博物馆。

1-200QQ10320203.jpg

       从南至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南殿、正殿,山门依南殿中端而开,门口两侧墙上画有哼哈二将,平台上石碑林立(已被损毁),现存正殿,殿阔5间,进深6椽,单檐悬山式;斗拱较宋代略小,但朵数增多,出檐深巨,正殿为佛殿,有4米高石雕佛像5尊,3坐2立,后面还有形态各异的小佛,两侧有侍女立像,地上罗汉左右分列;外檐施五彩装彩画,精致美观,栩栩动人;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采用减柱法置立柱4根,既开阔视野,又适应了殿内布置佛教群像,体现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金代古建筑结构风格

1-200QQ1044Y96.jpg


1-200QQ10505X0.jpg


1-200QQ10603636.jpg



1-200QQ10R0101.jpg

      正殿殿阔5间,进深6椽,单檐悬山式;斗拱较宋代略小,但朵数增多,出檐深巨;外檐施五彩装彩画,精致美观,栩栩动人;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采用减柱法置立柱4根,既开阔视野,又适应了殿内布置佛教群像,体现了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金代建筑风格。殿内保存的元代壁画,线条流畅,画彩和谐,构思生动,是难得的佛教彩绘壁画文物珍品。

1-200QQ10RD34.jpg


1-200QQ10SL19.jpg


1-200QQ10U0R3.jpg


1-200QQ10921456.jpg


1-200QQ1092V44.jpg


1-200QQ11010250.jpg

      据传说在建寺时尚缺一根大梁,正此时从河上游漂下一根杨桃大梁,直径有一米,到寺前时淹上岸。杨桃为灌木类,能成为如此粗梁材称奇!在工匠上梁时又因梁过沉重为难,恰巧有一道骨仙风老者到寺,工匠求教上梁之法,老者以“我已土雍脖子了”隐示,终于将梁雍土后滚拖上正位,留下千古佳话。《榆社县志》在“村名来历”中注:“古时洪水漂来根杨桃大梁,村人捞住用于建庙,故名淹梁,后改名岩良”。

1-200QQ11023L4.jpg


1-200QQ110325c.jpg


1-200QQ11040635.jpg

      殿内保存的元代壁画,线条流畅,画彩和谐,构思生动,是难得的佛教彩绘壁画文物珍品。

1-200QQ11425596.jpg

      福祥寺里的佛像历经多次灾难,其中有两次大难,也给人留下了无数谜团。第一次被埋入土中。从佛像出土时的情景看,并不是有准备的被埋入地下,而是很仓促,就地挖了土坑,随后填埋。且佛像身首异处,佛头与佛身大多难以匹配。从这一现象推断,出土的仅是被埋的一部分,寺庙内还应有被埋的佛像。第二次被盗入他乡。在佛像出土后的第二年,即被盗贼盗入河北,后在公安部门的努力侦破下,终于当年擒贼破案,佛光还乡。

1-200QQ1105H92.jpg

      1986年,山西省政府将此寺列为山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