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良户村,被誉为一座活着的太行古村落,位于高平市西部,距县城17公里,东距原村4公里。北枕凤翅山,南耸双龙岭,东与冯村村相邻,西过章庄村和高平关老马岭相连,总面积约3.773平方公里,总户数505户,共1527 口人。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极具特色的古村落。真实再现了明清丹河流域太行古村落农耕商贾生活图景,保存了宋元明清庙宇建筑,并传承下来独具特色的祭祀、秧歌、上党八音会、民间社火、古庙会、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坪曲公路从村南通过,村南章庄里沟河和交河相汇流入原村河。著名乡土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评价说:“通过良户的遗存,告诉人们知道,生活是应该而且可以这样精致地、艺术地、富有感情地和实事求是地去创造的。”。
良户村北枕凤翅山,南耸双龙山和虎头山,西边牛角山(高平关老马岭)可以说是三面环山,四河汇水(李沟、交河、章庄、本村)。是由良户和蟠龙寨两个自然村连接而成,良户形展翅欲飞的凤凰、蟠龙寨是巨龙蟠卧。可以说是好山聚财、好水聚文。(良户名字的由来)。 良户村有五街(正、后、东、西、太平)。九巷(河坡、东陵、南场儿、南楼圪洞、鼓楼、抱厦底、东疙瘩、西疙瘩、六子)。一寨(蟠龙)。一塔(文峰)。三楼(孤楼、歌舞、魁星)。八阁(三官、白爷、鼓楼、观澜、扶凤、疙瘩、文昌、关帝)。现存有五街、九巷、一寨、一楼、二阁。
良户最有名的堡寨建筑是蟠龙寨,是良户村标志性建筑之一。蟠龙寨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城堡式明清建筑群,城内空间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宫廷规制与地方特色为一体,巧妙地把封建礼制与建筑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北方的大气,又有江南的秀美,是整个晋城城堡式民居的缩影。
侍郎府位于蟠龙寨的正前方,是田逢吉的私邸,也叫田府,是蟠龙寨的主要建筑,坐北朝南,一进四院。雄伟高大的侍郎府,高门大户,斗拱十余层,门槛很高,一个巨大的砖雕照壁与门楼相对应,砖雕上用巨大的麒麟、海水、花卉、凤凰、寿山、灵芝、火球、以及各种杂宝构成,总的寓意是“寿山福海”,十分精美,动人心魄。
入大门经影壁向右经过很深的胡同进入后院,向左进入侍郎府的前院,侍郎府的前院为一狭长院落,与侍郎府正院的空阔高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正院大门装饰稍微朴素,映门院墙之上仍有砖雕素面照壁,向北进入侍郎府,院内为一宽敞的方形院落,迎面可见三间大厅十分高大豪华,用材硕大,麒麟、凤凰、耕牛等雕塑十分精巧,两侧厢房门窗装饰亦很精巧,这个院落显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
侍郎府大院明显强调空间的秩序感,在南北中轴线上次第排列门屋、厅房、内室,特别突出了前厅的豪华庄严与等级森严,体现了天地君亲师的严格秩序,并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布局上具有坎宅巽门的风水意识。
为了加强保卫意识,前堂和后室没有直接相通,而是通过东侧的狭长过道绕道厅房后面方可进入,体现了浓重的防卫意识。后院之中,有倒座和门道,三雕也相当精美,只是北面正屋和侧屋仍有一种战争气息,至今不退,隐隐然有金戈之声。后室的后面为后花园,原有小姐院落“居贞吉”,是田氏家族女儿及女眷游玩的主要地方。闺房、绣楼等还有残墙。后花园也是从东面的狭窄通道方可进入,仍有防卫意识。原有建筑除美观实用外,也有一些江南之风,据说是因田逢吉从浙江园林之中带回一些珍贵花木和工匠修建,南北合璧形成的。门楼、影壁、厅房、后院、后花园构成了中国北方诗文大家的完整建筑群,既有森严的等级秩序,又有严密的防卫层次,还有活泼的娱乐园林,既丰富了乡村建筑的多样性,又体现出官宦家庭尊卑有序的和谐统一,后花园反映出希望儿女们自然成长的活泼气息,也反映出希望女子们温柔顺从的封建道德意识。
良户村还保留了许多古老庙宇。这些庙宇主要集中分布在古村落的东南角,像是一个专门规划的宗教区,最古老的是南边的玉虚观,东南方的高台上前临河流,后屏村庄,主要庙宇特别集中,从东往西依次是祭祀商汤的皇王宫,祭祀关羽的关帝庙,祭祀地方神灵的白爷宫,从现存状况来看,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但白爷宫为新修的,祭祀的白爷,在当地流传很神秘,不知为何方神灵。
村中的四边上,原有进出的高阁,以控风水和平安,但今天只有部分建筑留存。1958年大炼钢铁时,鼓烧火了,钟炼钢了,塔倒了,庙也拆了不少,许多石碑被烧炼了石灰,更多的石碑用于修筑章庄水库,村中的文风下降了不少,留下了历史的遗憾。如玉虚观后的“德茂典”当铺院,历史上就非同一般,早在明万历二十一年,即已为著名的晋商家族了。
在这些庙宇中,最有影响的是金元古庙玉虚观 。玉虚观是良户村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庙,距离现在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规模也最大,南北长98米、东西宽35米,占地约3500平方米,正殿高约10米。台基须弥座明确记载为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创建,工程浩大,原建于原村河河边,后由于人工治理河道,原村河偏向南行,玉虚观下街成为繁华的交通要道和村中主要街市。玉虚观现存中殿、后殿、前南殿、西殿山门等建筑。在后殿里存放元代石碑一块,元代道号圆素子在此观任住持,办了很多好事。他精通医术,为民治病,获当地百姓大加称颂。
后殿,也叫三清殿,供奉的是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原始天尊。后殿建筑由于历年来修缮,主体建筑是金元建筑,特别是火焰门具有蒙古草原的味道,还叫壼门,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大同华严寺,两边窗户为直陵窗,台阶下面有四块青石牌刻有童子戏莲,在一块石刻上并且有准确年代(金大定十八年四月十六日)。在我们中国是非常少见,在良户村里就有一处。
再看中殿,当地老百姓都叫转骨殿,我想考一考大家这个名字的由来为什么叫转骨殿?佛像在中间,前后有大门。大殿整体是向中间和后面倾斜,是为了防地震,因为时间太长了,已经倾斜出那个范围。还有中间四根砂石柱大家可以看一下那根是明清的,那根是金元的?之前修的,上细下粗,两边两根为后修的,上下一样粗。殿中大梁上有非常精美的绘画。还有老子的道德经。殿中有晋城金代状元李俊明的篆写的牌文,金亡元兴的时候,当时的皇上忽必烈多次邀请到朝中为官,李俊明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只是给他分析一下当时的社会情况。最后隐居(嵩)山。
三清殿正对是转过殿,殿的正中间供奉的是老子,(原名李耳)。塑像在正中间,可以从两边过去,围着老爷转一转,可以把霉运带走,好运带来。
前殿为药王殿,供奉的是神医孙思(邈),79年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改为教室,西殿为阎王殿和28星宿。
玉虚观门窗的做法,极富地方特色,为蒙古包式的壸门形式,富有元代游牧民族的统治气息。窗户为直棱式,而且窗边装饰锯齿纹木片,与我市同期保存下来的全国最早的古代民居———姬氏民居(在高平陈区)如出一辙,其古老程度可见一斑,一块金代的状元碑矗立其中。
玉虚观正殿面宽五间,门的形制富有元代特色。玉虚观后殿有精美的琉璃屋脊,很可能是元代时期的工艺,十分雄伟精美,所塑龙身遒劲有力,具有元代风格。
当代著名古村落保护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认为良户古村落是我国现存明清两代最杰出的太行古村落之一,堪称我国古村落的活化石。
良户古村2006年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村中的玉虚观历史山西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蟠龙寨侍郎府为晋城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