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青龙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马村,不远处便是欣赏山西古建筑中砖雕的好去处-段氏宋金墓。青龙寺始建年代为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是由工部尚书王政奉敕而建。据寺内碑记,青龙寺辽金时期毁于战火,元、明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殿宇多是元代建筑,前院部分建筑为明代重修。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寺占地约6000余平方米,分前后两进院落,大小殿宇8座。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为山门、中殿和大殿,山门东为十王殿三间,西为罗汉殿三间;山门为简单的单檐悬山顶,古朴、大方;中殿重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三间,左右垛殿各一,左为祖师殿,右为青龙殿,两旁垛殿亦为元代遗物;大殿三间,左右垛殿各一,左为护法殿,右为伽蓝殿;大殿至正十一年(1351)重修,两旁垛殿亦为元代遗物。
青龙寺寺内中殿125平方米的“水陆壁画”和正殿60.35平方米的“释迦说法图”、“弥勒经变图”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画面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色彩柔和协调,人物繁而不乱,人体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衣饰飘然,栩栩如生。
中殿“水陆画”为配合起源于梁武帝时期、兴盛于唐宋的水陆法会而绘制,壁画为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绘,直到永乐四年(1406)才最终絵制完。全部构图共有人物300多,北壁上绘画内容是十八罗汉,下为十殿阎君、六道轮回等,另有阴曹地府行刑场面,是明代的。西壁上三世佛、礼佛图、道教万神图,还有东墙、南墙画都是元代建殿之初时绘的。它继承了我国唐宋以来的绘画表现技巧,被视为元代绘画之杰作。
青龙寺大殿三间,单檐悬山式,至正十一年(1351)重修,左右垛殿各一,左为护法殿,右为伽蓝殿,亦为元代遗物。大殿壁画制作也是跨元、明两个时期。大殿壁画的主要内容:东壁是《佛说法图》,中间绘释迦像,两侧为阿难、迦叶二弟子和文殊、普贤二菩萨,以及护法金刚护卫,上有人首乌身的飞天;西壁是《弥勒变》,中间绘弥勒像,左右为二大菩萨和众弟子,下方西侧为国王和王妃剃度图,有宫人围侍。大殿壁画据南壁窗槛画工题记为明洪武十八年(1385)补绘或重装,只有西南隅少部分粉墨为元代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