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南薰楼位于山西省吕梁汾阳市南关,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增修佛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修,现存主体为明代遗构。1993年12月26日,汾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汾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汾阳南薰楼在1993年进行落架重修,将其整体抬高1米,现高17.26米,占地约100平方米。石砌台基,高约1米,平面呈方形,四面皆设踏步。楼体面宽、进深各三间,通面阔八米,共二层四檐,十字歇山顶。
南薰楼楼体采用了通柱结构,并大量采用斗拱出挑(共有88攒),梁枋檩木相互穿插,使层檐相叠,翼角高挑,形成了展翼欲飞的艺术效果。楼体通高17.26米,平面设柱16根,外围一圈檐柱,里圈4根通天金柱,檐、金柱间以枋木及斗栱后尾相连系。一层檐柱头施断面方形的檐枋一周,其上设五踩单翘单昂斗栱一圈,计24攒。二层檐下设七踩三翘斗栱24攒。三层檐下设三踩单翘斗栱24攒。四层檐下设五踩双昂斗栱16攒。一层顶部设藻井,并在东侧檐、金柱之间设木构楼梯,可上二层,凭栏眺望。二层金柱间安装槅扇门窗,内设东、西、南、北4个佛阁,阁内分别塑观音、三官、真武、关公像。二层楼顶内部处理为藻井式,楼顶起脊,黄绿琉璃剪边,采用了龙形吻兽。楼北面悬挂木质牌匾一方,上题“光明四表”。楼下现存石碑2通。
汾阳是著名的酒都,始建于春秋初期,因位于汾河之阳(西)而得名,有2600多年的置县史,其中1600多年为州府郡治所,如今的汾阳市区便是由原来的汾州府城发展而来。汾阳县城是罕见的“五座连城“,原先是由一座主城与四座关城组成;因与中国古代城池正北正南不同,城略成夹角,四面皆可采光,被称作“四阳城”。汾阳四关之内各有一座标志性楼阁,南曰南熏楼,北曰五佛楼,西曰三皇楼、东曰辛巷楼(真武楼),辛巷楼是被侵华日军拆毁,五佛楼则毁于战争。目前仅存的便是南熏楼和复建的北五佛楼了。虽然南薰楼是县级保护单位,但从其原构年代和其建城楼阁特殊性角度,为山西古建筑中历史悠久、蕴古州县城形制的宏伟城楼之一,应早日提升至国家级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