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三圣寺位于山西省析州市繁峙县东 35 公里西沿口村,庙内曾塑有太吴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的泥胎彩像,为古代祭祀医神之所,又称“三皇庙”、先医庙。据考系北魏(公元385-420年)所建,现存大雄宝殿(三圣殿)为金代建筑,清同治十年迁建现址,明、清两代屡有修葺。 2006 年 5 月,三圣寺作为金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繁峙县地处恒山和五台山夹角处,南面与五台山毗邻。五台山环基500余里,繁峙境内即达200余里。因此,繁峙境内的寺庙发展,必然受五台山佛教的影响。三圣寺坐北向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寺共有殿堂禅房 30 余间。 前院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前后院之间建有舞台一座,另有一处台基,南北两个舞台,中间用隔板分开,俗称鸳鸯台。中轴线上依次有影壁、前院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和地藏殿及后院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与禅堂。西侧为清建五谷神庙和奶奶庙。
大雄宝殿(即三圣殿)为寺内主体建筑,为金代建筑,位于后院。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翼角起翘圆和。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出度斜栱及斜昂,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六椽栿 通达前后檐外。
大雄宝殿内有木雕华严像三尊居中,后有雕花背光,前违院,侍立等泥塑。殿内有塑像 14 尊,其中 6 尊为元代所塑,8尊为明代所塑。殿东西北三面墙壁皆有明代壁画,为明清作品。寺内还保存元代石狮和唐代石雕小狮子各1只。繁峙三圣寺的金代大雄宝殿、木刻、泥塑技术精湛,刀法简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