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后土庙-秋风(楼)起兮白云飞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2-16 11:32:15

2-200216214ZG23.jpg

     万荣后土庙,又称后土祠,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城西南的宝鼎乡庙前村。后土祠奉祀的后土圣母是华夏文明始祖之一的土地之神,万荣后土祠是山西古建筑中我国最古老的后土祠庙,是天坛之源。万荣后土祠这个地区位于黄河东岸,东峙稷王山、西濒黄河、南屏孤峰山、北有峨嵋台地,文明发源于此,在我国历史上属著名的“汾阴睢地”,为汉、唐、宋皇家祀土圣地。史载,汉武帝“巡行汾阴祀土”,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年)建汾阴庙、武帝元狩二年(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有兴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赵恒祭祀并大规模扩修后土祠,制盛赞“二圣”(宋太祖、宋太宗)的御书《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于祠内;因遭黄河水患,后土庙屡被淹没。清同治九年(1870年) 易地重建于今址。后土祠现存建筑以晚清居多,但山门仍为元建,秋风楼辉宏典雅,挺拔秀美,为明代遗构,因存有汉武帝《秋风辞》元代碑刻闻名,为山西古建筑中楼阁佳作。 1996年11月,万荣后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0216215003953.jpg

  后土庙现存有山门重楼、戏台三座、献亭三间、后土大殿五楹以及钟鼓楼、配殿、廊屋等,雕刻富丽,琉璃鲜艳,布局亦尚完整。从慈恩亭到山门前,设9组石台阶,暗喻九重天,每组台阶十二层,正合一年得十二月,并在第六组和第七组之间,建石门一座,称"天门"。拾阶而上的甬道叫祭道,与后土祠山门前的平台落差约有二十余米,中间建有一座牌楼名曰承天门。山门,元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两侧建歇山顶便门。后有倒座戏台,亦名“过亭台”。上为舞台,下为人行通道。戏台上有楹联,三座戏台分别代表佛、道、儒三家。三座戏台重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面阔均三间,单檐硬山顶,砖砌台基,石条压沿。两戏台瓦顶屋面链接,台内梁架四椽袱通檐用三柱,檐下无斗拱,大额枋上饰繁细木雕。台前两侧砖砌八字墙,上饰精美砖雕。

2-200216215506407.jpg

  献殿,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大额枋上饰精美木雕,青石柱基上50余个大小石狮造型逼真。殿内存明代重刻金代《蒲州荣河县创立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祗庙像图石》碑和轩辕扫地碑。

2-200216215530C3.jpg

  正殿,同献殿和享亭相连,享亭左右有金代铸铁缸。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屋面披覆的黄绿色琉璃瓦光彩夺目。前檐有前廊,两边延出八字影壁。正殿额枋雕刻华丽、正殿两侧的砖雕苍龙飞舞,工艺精巧,殿内设木雕神龛,中间供奉后土圣母,神龛两侧有道装金童玉女,圣母左右配有署官,两侧神龛供奉“送子娘娘”和“赐药娘娘”。前檐廊下左右两侧山墙已存有少量壁画。檐下饰精美木雕。献殿和正殿的木雕、石刻、铁艺、砖雕体现了清代精湛、细腻、逼真、多姿的艺术风格。

2-200216215022201.jpg

  献殿两侧分别建有两座配殿,分别是东五虎殿和西五虎殿。均为三间,同样为硬山顶式屋顶,东五虎供奉着五岳大帝,即东岳大帝黄飞虎,西岳大帝蒋雄,南岳大帝崇黑虎,北岳大帝崔英,中岳大帝文聘。西五虎殿中供奉着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东西五虎殿各有一个石柱和木柱,西殿石柱已空,上部可见大明正德十年重立字样,由此可以看出,这两根石柱最晚也是明朝是所立。

2-200216215036204.jpg

  后土庙最为著名的就是正殿后的秋风楼了,该楼因汉武帝《秋风辞》而得名。山西古建筑有山西大名楼之说,是指万荣县的飞云楼、秋风楼和介休市的祆神楼,万荣幸有其二。秋风楼凭河而立,崇峻壮丽,现存形制结构为明,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楼身高达32.6米,楼身主体三层,面阔五间,四周围廊,十字歇山顶,全楼斗拱密布,造型美观。下部筑以高大的台基,南北穿通,周围砖砌花栏,东西两向各雕横匾,东曰“瞻鲁”,西名“望秦”。一二两层四面各凸出龟须座一间,上筑瓦顶,山花向前;二、三层廊下置斗拱或平座,凭栏远眺,黄河激流尽收眼底。楼身比例适度,檐下斗拱简洁,结构精美古朴,形制壮丽劲秀。三层存有元大德年间汉武帝《秋风辞》刻石。秋风楼楼内设有金柱12根,直通楼顶,两侧下方都有精雕吊柱,共28根,传说代表汉武帝的云台28将;歇山顶挑角共有36个,据说是象征隋末瓦岗寨36兄弟;每个玻璃挑角上都装有彩色琉璃武将形象共108个,象征梁山一百零八将。

2-20021621504XV.jpg

  据《史记·孝武本纪》及《汉书·武帝纪》记载,汉武帝在元鼎四年(前113年)十月乘船出巡,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遂将所在之地赐名闻喜,为庆祝,汉武帝在泛舟汾河途中宴请诸臣。当时热闹恢弘,酣畅淋漓,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下令建立后土祠来祭祠大地,为民求谋。汉天子刘彻,虽帝王,但一样无法抗拒衰老和死亡。宴尽时不尽唏嘘,遂作此《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