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稷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太赵村,作为中国仅存的、唯一的、一处北宋庑殿顶的建筑,万荣稷王庙蜚声国内外。之前,万荣稷王庙因无记载考证,只能依据其建筑形制,初步判定为金代。在2011年,北大考古学院在进行精细测绘和修缮前工程测绘时,北大师生在大殿前檐明间下平槫襻间枋外皮上发现了题记为“天聖元年”(1023年)这一建筑年代,确立了其北宋庑殿顶木构建筑遗存的身份。2001年,国务院公布山西省万荣县稷王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稷王庙,是奉祀我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在山西古建筑序列中,有不少山西古建筑是为了纪念中国“老祖宗”而建,除了尧、舜、禹和后土之外,还有后稷。社为土神,“稷”意为谷子,稷为谷神,人们因稷学会了种庄稼;所以“社稷”二字就成了国家江山的同义语。
稷王庙南向,南北长74米,东西宽46米。现存大殿和戏台,其它建筑在抗日战争时被毁。戏台创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后拆毁,现存建筑为1921年重建。戏台在体现山西晋南建筑特色的同时,做法繁缛精巧,匠艺十足。戏台前沿砖基中心原嵌有至元八年小碑,现移嵌在正殿内东墙上。碑文为:“今有本庙自建修年深,虽经兵革,殿宇而在,现有舞基不曾兴盖。今有本村等谨发虔心,施其宝钞二百贯文,创建修盖舞厅一座,刻立斯石矣。”。都知元戏剧兴,这碑说明,在元世祖忽必烈取得全国政权后的第一年,元朝初期戏剧既已有登台表演。这对我国研究戏剧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稷王庙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殿顶筒板瓦覆盖,脊刹、吻兽完好无损。外檐斗栱五铺作,偷心造,补间铺作逐间一朵。柱头铺作双杪,补间铺作及转角铺作为单杪单下昂,华拱出做假昂头。耍头为蚂蚱头形。殿内六架椽,前后乳栿用四柱。殿内中柱一列,直通平梁以下,“驼峰”很美观。大梁分前后两段、穿插相构,无通长梁栿,当地称之为无梁殿。之前,因稷王庙的斗拱、梁架规格、形制与营造法式有出入,被人猜想为“民间不会庑殿顶而舍营造法式”,故认定为金代建筑,但在发现明确的宋代建筑记载后,这一切都是浮云,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合情合理,发现匠人造稷王庙不是因无庑殿顶技术,而是因对稷王崇尚和对营造法式的创造,无数感叹古时工匠对创新的追求和技艺水平的精湛。
稷王庙有两个奇特的地方:在大殿至中有两根柱子,一为石龙,一为木无龙;另外在正中还另砌一小殿,这可能是大殿在历经元、明、清时期的某次修缮时不得以的替换和“圈建”,这个原因就不得而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