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安禅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师范附小院内,距离无边寺白塔不远,来山西古建筑旅游时可同睹风采。据《太谷县志》记载,寺创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宋咸平四年(1001年)重建,元延祐三年(1308年)、明嘉靖五年(1526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现仅存宋代原构前殿藏经殿(原寺过殿)和明代早期后殿。2006年5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谷安禅寺因位于学校院内,参观不易,从外部看,前殿(藏经殿)面阔进深均三间,单檐九脊顶,斗拱较大,单杪四铺作,令栱上施撩檐槫和通长替木,耍头为直斫式,衬方头为麻叶头,伸出超过耍头。柱头卷杀明显,普柏枋扁狭,顶戗脊饰装琉璃。据介绍,殿内无柱,脊樽下有“维大宋咸平四季岁在辛丑八月庚子朔,五闩甲寅用口时界梁永远为记源旧大中一年起置南裨院今重建造”题记,显示藏经殿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
此殿外形与五台南禅寺大殿风格十分相似,南禅寺是大中十一年(782年)而藏经殿为宋代咸平四年(1001年)建,该殿虽晚了两百多年,但看其用材、结构及建筑造型,安禅寺在宋时必地位崇高;结合“南禅”、“安禅”之名,猜想其中定有些许联系。
后殿现为学校国学馆,门窗已更改、油漆,外墙安装了宣传栏及学校喇叭。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六椽,灰瓦覆顶。从斗栱和建筑形式上来看,明代风格明显,为明代普通寺院配置,可见在明时,太谷安禅寺已无宋时之地位。现在安禅寺两殿与学校同存,佛堂虽失宗教属性,但会因教学用而会更好保存,也会给学校带来一定“佑势”,佛与儒在这里可算是相得宜章(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