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游仙寺位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南10公里宰李村西的游仙山。于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建,历代屡有修缮。此寺为宋金木构建筑中的佳作,毗卢殿为北宋原物,在寺外东山坡有元至元七年(1290年)八角七级砖落一座。2001年5月26日,高平游仙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仙寺为三进式院落,依中轴线由南至北顺势而上,有山门、毗卢殿、三佛殿、七佛殿,两厢有配殿,厢房和廊庑,为北方典型的山野建筑群。山门名为春秋楼,为二层明清风格建筑,两层均面阔五间。前院正中为毗卢殿,俗称前殿,平面呈方形,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覆顶,前后檐皆装木灵花扇一堂。毗卢殿的梁架规整,结构牢固,稳健庄重,梁架彻上露明造,斗栱昂下华头子,斗拱为五辅作,双抄偷心造,屋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为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在房檐前有龙形瓦当,殿脊上有麒麟、龙、人像砖雕,栩栩如生。立在殿旁的《游仙山慈教院记》记载了毗卢殿的建造时间。在山西唐、五代的古建筑中,昂下华头子使用最早的一例就是高平游仙寺毗卢殿,应为华头子做法的雏形。补间斗拱单抄单下昂偷心造这一建筑形制,早于晋祠圣母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的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和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游仙寺毗卢殿无疑是最早的宋代古建筑实例。
在毗卢殿背后中,是三佛殿,也叫中殿,金代建。中殿内只留一座长方形佛台和石壁,塑像不知所踪。中殿殿顶为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前檐下斗拱为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计心造。殿内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乳袱用三柱,平梁上用蜀柱、合沓及叉手,原样保留了金代建筑风格。毗卢殿、三佛殿是游仙寺的主要建筑和重点文物,堪称山西古建筑中宋金木构建筑佳作。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是“以梁柱承重、斗拱挑檐,初兴于秦汉,鼎盛于唐宋,凝滞于明清。”游仙寺遗存的宋代木构无疑为我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提供了最直观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