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为我国仅存五代木构之一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2-12 10:40:38

2-200213110Z41a.jpg    

      平顺大云院,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毗邻平顺王曲村天台庵和潞城原起寺。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初名仙岩院,两年后修建正殿大佛殿(弥陀殿),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敕改寺名为大云禅院。金元时期遭毁,五代、北宋、明、清期间多次增建、修葺。1961年至1964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拨款补修大佛殿屋顶,加固殿内梁架和外檐斗拱,重修东西禅堂12间。大云院弥陀殿为全国现存的四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殿内墙壁上保存有大面积的五代时期壁画。 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0213110932247.jpg

  大云院三面环山,南临漳水,山脉九龙汇聚,寺院正处核心位置,在来山西平顺进行山西古建筑旅游的同时能够游山玩水,不失为一条最佳路线选择之地。寺院坐北朝南,共为两进院落,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 (山门)、弥陀殿、三佛殿,前院东西配殿分别为观音和地藏殿,后院东西厢房已毁,现存殿堂共计24间,在因明代山洪暴发,全寺几乎遭遇灭顶之灾,除了弥陀殿之外的房屋均被冲毁,现存大部分古建筑均为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

2-20021311094CD.jpg       

        主殿大佛殿(弥陀殿)为保存完整的五代遗构,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建于高约1.3米的青石台基上,殿前无月台,其余三面台基随地势渐高而筑。弥陀殿檐下斗栱粗壮硕大,采用五铺作双抄卷头偷心造,这是中国现存十一座唐、五代建筑中采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中五例之一。弥陀殿屋面巨大,举折平缓,出檐深广,屋脊用瓦条垒砌,檐下四周施有檐柱14根,柱头上施有圆和的卷刹,柱础青石雕造,上雕有宝装覆莲。内部梁架采用彻上露明造做法,构件加工十分精细,梁枋前端加工成月梁形。梁架结构采用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结构。四椽栿上用驼峰承托平梁和平椽,梁两端用长及两架椽的大托脚支撑,将平梁上的荷载有效的分解到檐柱上,使整体构架稳固有力。殿内梁架使用的驼峰构件形制有8种之多,与高平崇明寺建于北宋时期的中佛殿相似,有着简洁大气的浓郁唐代遗风,但已经出现了唐代所没有的普拍枋,开创宋代使用普拍枋之先河。弥陀殿正面明间设板门,两侧次间为直棂窗,后墙只在中央开一门。殿内保存有国内唯一五代寺观壁画,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现存五代时期建筑共有四座,即:山西平顺龙门寺西配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和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其中三座都在山西,五代社会动荡,木构建筑幸存至今更为难得。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