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文庙大成殿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如果除去未有确切纪年的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平遥文庙大成殿的规模、气势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在山西古建筑,平遥文庙大成殿是全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建筑。2001年6月25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10架椽(5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斗拱 明间两柱头铺作,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栱偷心造,琴面昂。由于建在一米高的月台之上,前有宽广的月台,周围施以石栏板,采用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形制规整,工艺精巧,规模宏大,气势不凡。中央置藻井,用小型斗栱叠架而成,形制规整,工艺精巧。它的平面布局、用柱方法、斗拱梁架结构及歇山出际的形式等都十分罕见,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高超水准及辉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建筑史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活标本,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
补间那根单昂,形态介于斜梁与下昂之间,与日本大佛样东大寺南大门的补间单昂极为相似,年代也相近,日本称之为“游离尾垂木”,正常的昂则称为“尾垂木”。国内最相似的构件则是芦山青龙寺大殿(元代)后檐大斜梁,即斜梁出头挑檐成单昂状。宋绍祖墓石椁那根斜梁不同,而是绞入铺作中的札牵(后尾插入金柱、厅堂式构造),并不出头挑檐,并没有昂的形态。
本殿中的梁也是双层,下层梁头绞入外檐铺作三跳位、出头作华头子;上层梁头压在铺作上、出头作衬枋头。从形态上看与殿堂型梁栿类似,但金柱升高穿出平棋天花,双层梁尾均插入金柱,柱框层与铺作层不能水平分层(内柱头上如果有铺作也是在天花以上,作为草架部分估计没有),所以还是厅堂型构架。但思路却是用厅堂型构架来模枋殿堂型外观。并且上层梁还兼作平棋枋,除了承草架之重还承托平棋天花。下层梁并不承重,类似殿堂型的明栿月梁,也类似明清时期的随梁枋,作用是对金柱与檐柱进行拉结以保持柱网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