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墙-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的重镇名城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2-11 14:55:11

2-200212145911C6.jpg

      山西大同,古称云中、平城,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在历史上,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一座历史文化极为丰富的古城。大同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美誉,有“北方锁钥”之称,在北魏、辽金、明清三大时期,平城、边塞、佛教三大文化均在此呈现,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山西古建筑中古城代表,大同城内古建筑众多,堪称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是我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346处文物保护单位更充分表明了大同古城的无限魅力。

2-20021214592J33.jpg 

  在我国历史上,大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大同城墙也因规模宏大、布局完整,成为了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关于大同城墙的由来,要上推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在作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的时候,就已经修筑有规模宏大的城池,在今白马城、安家小村一带,尚留有遗存。现在的大同城墙,是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徐达所主持增筑的城墙旧址上修复的。据《大同县志》记载:“明洪武五年,大将军徐达因旧土城增筑,周十三里,高四丈二,址砌以石,墙甃以砖。门四: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门各建楼,角楼,四望楼五十有四,窝铺九十有六。”在修复时,发现了刻有“洪武五年”、“洪武六年”字样的城砖,这就充分证明了明城墙的营建时间。

2-200212150322536.jpg

  现城墙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墙体“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搂、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四门外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古时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结合各门上的“箭楼”或二层“匾楼”,就构成了一座完整、坚固的城防古建筑。

2-20021215011Vc.jpg

  大同是有名的煤都,曾是中国最严重污染的城市之一。自2008年到2016年,大同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古城修复工作,撕掉了大同的黑色标签,将其打造成文化之都。修复后的古城墙雄伟壮观,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同古建筑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灯光,使古城墙楼阁俊俏秀丽,伟岸的轮廓更具魅力。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