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后土庙-“琉璃建筑艺术博物馆”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2-11 13:31:53

  2-200211233624217.jpg

      介休后土庙位于山西省介休县城西北角,是一处道教庙宇中国现存保存最好的王宫帝阙式庙宇。始建年代已不可考,不过据庙中的《重修后土庙碑记》载,南朝宋大明元年(公元457年)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皆重修,可见,后土庙之创建当早于北魏,历经各代重修,现在的后土庙,基本保持了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后的格局。三清观系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增建,明清重修,余皆为明清建筑。2001年6月25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0211233635Q0.jpg

  我国琉璃建筑艺术出现于北魏时期,兴于大唐盛世,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其兴起和发展,受到封建政治和宗教传播因素的强烈推动和深刻影响,因而具有浓厚的政治伦理和宗教文化色彩。但究其发展的源头活水,却不在巍巍皇城宫廷,也不在重重寺观神堂,而在于远离政治中心和宗教重地的市井民间。很多古代琉璃建筑艺术,表面上“崇圣尊神”,精髓和灵魂却是“近民就俗”。因后土圣母被认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祖先,是华夏文化的根源。作为一座专门用来祭祀后土圣母的道教庙宇,介休后土庙其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崇圣尊神”的影响,在山西古建筑领域,具有“琉璃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美誉。

2-200211233646329.jpg

  介休后土庙是一处包括五进院落并配有楼台殿阁的庞大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里,有影壁、山门、过殿、东西廊房、三清楼、钟鼓楼、后大殿等。 整个院落布局紧凑,结构合理,气势雄伟,又富于变化。主殿后土大殿,道教称太宁宫,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造顶结构,东西两侧各三间悬山带廊的真武殿、三官祠与之并列构造,外观呈现的是主次列陈的十一开间大殿,蔚为壮观。殿顶满饰黄色琉璃,金碧辉煌,正脊造型尤为奇异,正面是双凤戏牡丹,背面是双龙戏珠,为国内罕见。

2-200211233A4V3.jpg

  后土庙内的三清楼,它是一座三重檐十字歇山转顶结构的大楼。三重檐前有抱厦,后连戏楼。楼顶,龙吻高耸;狮饰、琉璃楼阁、莲花脊筒、兽头角神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生动壮观的琉璃制品的图画。在歇山顶两侧博风板与悬鱼上,也有精致的琉璃制品装饰,可谓处处见琉璃,琉璃处处有。

2-200211233FC36.jpg

  后土庙内,从影壁到后大殿的所有建筑物的屋顶上都装饰覆盖着极精美的琉璃瓦、琉璃砖,其中,包括了从明代正德年间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制品。这些琉璃制品量多、类全,造型优美,图案别致,花色齐全,琳琅满目,流光溢彩,为清有琉璃瓦件中之佳品,被称为山西古建筑中琉璃艺术的瑰宝。

  后土庙之内还有一宝,为“明代万圣朝元悬塑”,这近千尊反映道教内容的悬壁彩塑,形象逼真,姿态各异、衣纹线条流畅、形象丰满而神情自然,塑造手法极高,是不可多得的彩塑艺术佳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