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资寿寺-碧瓦凌空、彩塑精美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2-10 17:05:00

  2-200212140925626.jpg

     灵石资寿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七公里处的苏溪村西侧,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创建,金末被焚毁,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修,明初寺院再度荒废。明成化三年(1467年) 重建,至天启二年(1622年)初具规模。清代又曾补葺。现存寺内建筑、彩塑、壁画均为明代作品。资寿寺东临绵山,西傍汾河,山青水秀,规模颇大,院落宏敞,布局完整,为三晋古刹群中不可多得的一处胜景。2001年6月25日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0211224HJ96.jpg

  寺坐北朝南,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平面呈长方形。古刹建筑群体,均为砖木结构,分前、后两院,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雷音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二郎殿等。这些古代建筑殿堂雕梁画栋,碧瓦凌空,制作精巧绝伦,结构奇巧,屋顶三彩琉璃瓦覆盖,属制作精巧的山西古建筑代表。

2-200211224IW23.jpg

  资寿寺的精华主要在后院,体现在彩塑、壁画和藻井三方面,人们称之为“三绝”。资寿寺最外层是一堵砖雕照壁,旁边进来是清代所建的仪门。这是一座方形的小楼,砖台之上是漂亮的十字歇山顶,琉璃瓦面十分鲜艳。仪门下有劵洞,过来是深邃的狭窄小道,小径通幽,由低而高渐次伸往院落,给占地面积并不大的资寿寺带来了明显的层次感。山门和天王殿都是修建于明成化年间,天王殿为前院主殿,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后檐明间辟板门,檐下斗三踩单翘,殿内两侧分塑四天王像,其身高均在 3米左右。人物面部生动饱满,造型魁梧逼真,富有古代武士坚强有力的形象特征。天王殿顶的琉璃脊饰色彩艳丽如初,很是精巧。大雄宝殿居后院正中,殿前设有宽大月台,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门额悬一块书有“万德巍巍”的横匾。笔迹柔中有刚,潇洒自如,为民国 12年补葺殿宇时,当地文人所书刻。

2-200211224P1241.jpg 

     资寿寺彩塑中水准最高,也是最知名的就要属三大士殿内的罗汉像。三大士殿修建于明正德三年,殿内主尊为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在弥勒殿、药师殿的彩塑同样具有很高的水准。

2-200211224Q1C9.jpg

  资寿寺院中保存有不少碑刻,其大雄宝殿院有碑亭,廊檐下东西有立碑;关帝庙前有两碑亭,桃园有碑亭,鼓楼外院有碑石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