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仁王庙-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单体木构建筑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2-08 14:35:31

2-20020Q4410O46.jpg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龙泉村,始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它与周边的永乐宫、古魏城遗址、五龙泉、万仙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 广仁王庙是当地百姓为了祈求降雨,感恩雨龙王广仁王而修建的庙宇,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也俗称其为“五龙庙”。2001年06月25日,广仁王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020Q44F95W.jpg

  广仁王庙晚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49年,早于佛光寺东大殿26年,是中国现存第二古老的单体木构建筑。在全国,有明确修建时间的唐代木构建筑现仅存五座,山西古建筑序列中就独占四座,分别是: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唐建中三年(782年))、芮城广仁王庙(唐大和六年(832年))、泽州青莲寺藏经阁(唐大和七年(833年))、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2-20020Q4502aY.jpg

  广仁王庙大殿的开间、进深、梁架、斗栱等仍为唐代原制,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也是最早祭祀龙王的庙堂建筑,对于研究河东唐朝建筑和农耕文化水利建设以及水神祭祀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2-20020Q4501O63.jpg

  广仁王庙为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东南角辟有小门。正殿坐北向南,五开间歇山式,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斗拱简洁疏朗,梁架规整严谨,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与正殿相对的是坐南向北的清代戏楼,虽属清代建筑,但与正殿浑然一体,亦属重要文物。庙内还有唐碑二通,一为唐玄宗元和三年(808年)的“广仁王龙泉记”碑,河东裴少微书,字体雄浑劲秀,详细地记载了县令于公凿引龙泉之水灌溉农田的事迹;另一为唐大和六年(832年)的“龙泉记”碑,记载了扩建修葺五龙庙始末。这两通碑对研究我国唐中叶水利发展史有一定的价值。

  广仁王庙发现的比较晚,是五十年代为永乐宫搬迁选新址时进行新址附近的文物调查偶然发现的。广仁王庙在近数十年屡遭盗窃,其正殿鸱吻和清代戏台木雕至今未追回,只得新做补上。而庙内唐碑也遭盗窃,所幸之后及时追回(失窃唐碑记载了广仁王庙的建造年代,据说被盗贼卖了仅3000元)。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