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弥足珍贵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20-02-04 15:34:55

2-200205160944251.jpg

  繁峙岩山寺,原名灵岩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南峪口五台山北麓的天延村,从北路进入五台山时即路过。该寺建于北宋元丰二年之前,重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屡有修茸。1982年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0205161U4109.jpg

  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原水陆正殿、天王殿等陆续毁没,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它殿四间,禅房三间,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南殿为文殊殿,始建于金代,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其余建筑均为晚清到民间年间的建筑。

2-200205161912526.jpg

  岩山寺南殿即文殊殿的壁画为金代原作,与永乐宫元代壁画堪称山西壁画的“双壁”,被世人称颂为“南有永乐宫,北有岩山寺”。1942年,寺内被做为牛羊马圈使用,由于柴杂薪便的堆放、依附,幸运的保存了殿内的金代壁画。2001年,国家在修复壁画时,证实壁画为金代原作。

  岩山寺和永乐宫的壁画各有所长。虽然岩山寺壁画的规模远没有永乐宫那么大,只有约90平方米。但是,岩山寺壁画比永乐宫壁画更久远,为金代壁画。特别是岩山寺壁画上面还有题记,注明创作年代为金大定七年(1167),作者为金代宫廷画师王逵。

2-200205161926157.jpg

  历经十年,王逵绘制的壁画内容都以佛教经传故事为主题。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无论佛祖神仙还是帝王将相,以至于社会各阶层人物,包括亭台楼阁、市井建筑等,都是北宋社会的形制,可以说是宋、金时期社会生活缩影。

       山西古建筑众多,在壁画方面也可以说是壁画博物馆,最早有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壁画,是全国除敦煌外唯一的唐代壁画;另外在宋、辽、金时期的有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宋代壁画、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底层和灵丘觉山寺的辽代壁画、繁峙岩山寺和朔州崇福寺的金代壁画等。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是研究宋、金历史、社会、宗教、建筑、美术的珍贵资料,反映了宋、金时期壁画艺术的成就,堪称杰作,弥足珍贵。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