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您的位置: 首页 > 古建筑轶事

中国古建筑研究,隋唐时代的建筑实物,以洞窟和佛寺为代表

山西古建筑网     时间:2019-11-21 17:58:23

  隋唐时代的建筑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所以关于这时期的建筑,有很浓厚的佛教思想和艺术体现。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期,佛教石窟开始发展兴盛的原因。关于隋唐时代建筑实物,我们可以研究的有以下系列:

中国古建筑研究,隋唐时代的建筑实物,以洞窟和佛寺为代表(图1)

  石窟隋朝石窟建筑最有研究价值的当属于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石窟虽然是在北齐开凿的,但是隋朝和唐朝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凿过一些。其中开皇四年修建的石窟,是天龙山众多石窟中最大的。内室平面是方形,大概是四点三米。室外是双柱廊,这个石窟的布局和旁边北齐年间修建的石窟相似,石柱是圆形柱子,柱子的石墩已经风化的看不清楚了。柱头上是大斗和替木,阑额并不是在柱子的顶端,而是在稍低的地方。这一点在后来的建筑中不常见,阑额上有人字形的补间铺作,上面的斗也安装有替木用来承托檐槫。从走廊通到内室的门,都是圆券顶,券面做成了尖拱的形状。券脚承托圆柱,柱脚下面是蹲兽,这是从北魏北齐以后,常见的制作手法。

中国古建筑研究,隋唐时代的建筑实物,以洞窟和佛寺为代表(图2)

  龙门石窟中的雕刻大多数是唐朝雕刻的,但是有些建筑部分已经不是从山崖上的石头开凿而出。而是采用比较简单的木构建筑,建于石窟的前面。其中比较小的洞窟,仅仅作为简单的窟室,洞窟外面也没有木构的殿屋。其中最大的,是奉先寺佛龛,龛里是在是石头上雕刻的卢舍那佛趺坐像,高度是八十五尺,旁边有尊者、菩萨、金刚、神王等其他雕像。唐高宗咸亨三年,武则天赞助了两万贯脂粉气开凿出来的,一直到上元十年才完工。到了调露元年,在大佛像的南面建造了大奉先寺。现在山崖上佛龛的石壁守丧,还有安装梁卯孔和屋顶斜槽的痕迹。所以能够推测出木构的殿屋正面是七间的大殿,两侧有偏殿三间,屋顶都是靠着山崖做成一面斜坡。但是木构殿屋前面是什么样的形式,已经没有资料记载。龙门石窟的其他洞窟中,石壁上也有一些浮雕建筑物,但是比较北魏北齐时候的石窟,在建筑资料的研究价值上没有北魏北齐的价值高。

中国古建筑研究,隋唐时代的建筑实物,以洞窟和佛寺为代表(图3)

  佛光寺大殿唐代木构建筑之所以能够保留至今,同时年代考证确定的,只有山西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一个地方。佛光寺在唐代五台山的一个大寺庙,敦煌壁画中绘有佛光寺的图,名称是“大佛光之寺”。因为位置比较偏僻,所以后来朝拜的人很少,因此这个地方人很少,所以才避免了被重建的厄运。  寺庙历史已经无法考证,在现在大殿的左侧有一座高塔,从外形和建造手法来看是北魏的遗物,推测寺庙创建的时候是在北魏年间。还有仅仅知道在唐宪宗的的时候,寺庙的僧人法兴城修建了一座弥勒阁,但是现在寺庙中并没有发现这个阁。大概是因为弥勒大阁完工后仅仅三十多年,就遭到了会昌灭佛的厄运,现存的大殿是唐宣宗复兴佛法以后才建造的。大殿平面宽度有七间,深四间。其中立柱的分配内外两圈,外檐柱子上是双杪双下昂斗拱。第二杪的尾部就是内外柱之间的明乳栿,是月梁形,他的双层昂尾被压在草乳栿的下面。内柱的上面有四杪斗拱,用来承托内槽的四椽明栿,栿也是月梁形。补间铺作,每间都是一朵,非常的简单。各个明栿上都有方格平暗。平暗的上面又有草栿来承托屋顶。平梁的上面,用叉手相交做成人字形,来承托屋脊,并不是后来所用的侏儒柱。这个方法在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但是实物仅仅只有这一例,之后就再也没有了。除了大殿本身是唐代的木结构建筑,大殿内还有唐代塑造的佛像十来座。梁下有唐代题名的墨迹,拱眼壁有唐代的壁画。这四样加起来堪称一绝,而四样艺术同时集中在一个建筑内,算是我国的第一国宝。

中国古建筑研究,隋唐时代的建筑实物,以洞窟和佛寺为代表(图4)

  开元寺钟楼开元寺的钟楼经历过大修,外貌已经变的面目全非。外檐的下层看起来像是金元时期的样式,上层是清朝修缮的,内部的四根柱非常的大。上面的斗拱非常的雄伟,月梁短粗,从形状和建造手法看,也是有可能为唐朝时期所建。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的金堂,就是唐朝僧人鉴真东渡以后所建造的,它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唐肃宗的乾元二年,从这就可以一窥当时唐朝时期建筑风气影响的范围。


分享按钮